选择穴位
脾经
肝经
心穴
肺穴
肾穴
胃穴
板门
二马
后溪
四缝
大肠
小肠
肾顶
合谷
少商
总筋
小天心
内八卦
四横纹
小横纹
外劳宫
推三关
退六腑
天河水
膊阳池
一窝风
五指节
手阴阳
运水入土
内劳宫
曲池
百会
人中
风池
鼻穴
外感四大手法
摩腹
关元
腹阴阳
神阙
中脘
血海
涌泉
三阴交
足三里
肺俞
龟尾
脊柱
脾俞
肾俞
七节骨
分推肩胛骨
工字搓背
命门
二扇门
箕门
列缺
膻中
囟门
天柱骨
抱肚
翳风
明目八穴
掌小横纹
天突
老龙
精宁
威灵
太溪
肾纹
鸠尾
印堂穴
合谷穴
太阳穴
中渚穴
天柱穴
束骨穴
天突穴
大椎穴
睛明穴
光明穴
中府穴
梁丘穴
上巨虚穴
后溪穴
胃脘下俞
脾俞
三阴交
涌泉
涌泉
内关
膻中
百会穴
十宣穴
耳尖
阳陵泉
足三里
阳陵泉
太阳穴
颊车
太冲
列缺
翳风穴
中脘穴
天枢穴
少商
肺俞
摩腹
内廷
商阳穴
中极
气海
八髎
膈俞
地机
身柱
胃俞
内庭
大肠俞
肝俞
胆俞
期门
章门
神门
心俞
听宫
悬钟
云门
丰隆
胰俞
支沟
行间
天柱
肩井
手三里
天宗
委中
环跳
风市
膝阳关
照海
肩髎
巨阙
玉枕
哑门
听会
耳门
大敦
隐白
解溪
白环俞
尺泽
少泽
太白
胆囊
定喘
风门
肩中俞
安眠
外关
攒竹
开天门
坎宫
风府
大杼
鱼际
中俞
复溜
素髎
会阴
曲骨
三焦俞
鱼腰
丝竹空
瞳子髎
四白
鼻通
侠溪
缺盆
承山
气冲
后顶
头维
膈腧
阴陵泉
水道
极泉
素髎
劳宫
中府
太阳
天枢
上巨虚
印堂
睛明
光明
中渚
商阳
耳后高骨
桥弓
开天门
开天门穴位
推坎宫
揉太阳
揉耳后高骨
推天柱骨
推桥弓
捏脊
孔最
至阳穴
渊腋穴
大包穴
关键词:
脾经
【位置】拇指第二指节桡侧缘。 【操作】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稳定住小儿的左手拇指,使之相对暴露、稳定,蘸滑石粉推之。 【功效】补脾经能补脾气、助运化;清脾经能清中焦湿热、化积滞。 【主治】 ①补脾:主要用于消化功能较差、营养不良等病证。如厌食、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四肢萎软、泄泻、胃肠蠕动无力之便秘、虚证呕吐、疳积、水肿、紫癜、疹子透发不畅等。 ②清脾:用于婴儿湿疹、胎儿黄疸、口疮、疳积、溢乳等。